首页 > 移动 > 内容页

7月金融数据分析:社融增速触底,信贷弱于预期

2023-08-16 18:22:40 来源:钛媒体APP

社融数据不及预期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据央行数据披露,2023年1-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2.08万亿元,同比增长2069亿元。7月单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,同比减少2703亿元。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亿元,同比减少3892亿元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39亿元,同比增加798亿元。从数据来看,人民币新增贷款起主要拖累作用。根据wind显示,7月社融新增一致预期为1.12万亿元,大幅低于市场预期。单从单月数据来看,确实同比减少幅度巨大,并且照市场预期更是减少将近一倍。考虑到基数原因,今年7月或是全年社融增速低点。

从累计数据来看,2023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5.77万亿元,同比增长8.9%,1-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2.08万亿元,同比增长2069亿元。从结构看,7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.6%,同比高1.2个百分点。整体来看新增总量保持同比提升,但是增速确实放缓。7月数据的大幅走低叠加去年同比本身低基数效应,引领市场悲观情绪。分部门来看,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融资中,也仅有企业中长期贷款呈正增加,其他项均减少。

季末考核一定程度削减动能

我们认为首先是季末银行业务考核后,延伸到7月动能减少,并且截至今年一季度末,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.74%,创2010年有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。其中,国有大行、城商行的息差水平已降至1.69%和1.63%,低于1.8%的合意水平。低利率的贷款一定程度上缩减银行的利润空间。叠加7月为银行业务季末考核次月,一定程度上降低动能。

此外,从上半年金融数据看,6月末,广义货币(M2)、社融和新增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1.3%、9%和11.3%,与去年末基本持平且保持在高位,体现了金融的“靠前发力”。加上信贷“小月”效应,导致单月数据波动较大,对此无需过度悲观。

短期贷款下降水平不能代表消费变化

7月人民币贷款新增3459亿元,同比减少3498亿元。分部门来看,住户贷款减少2007亿元,同比减少3224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减少1335亿元,同比减少1066亿元。7月客运量以及线下活动同比大幅增长,消费需求增长,短期贷款同比减少可能意味着消费方式对于贷款消费正在减少,更多以消耗存款为主。

疫情等其他因素影响使得居民消费模式更为谨慎,7月末,本外币存款余额283.36万亿元,同比增长10%。人民币存款余额277.5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5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.5个和0.9个百分点。而7月单月人民币存款减少1.12万亿元,同比多减1.17万亿元,其中住户存款减少8093亿元,除去主动还款外,一部分也进入了消费。短期贷款的降幅不一定代表着消费量及消费意愿的同等降幅。

地产的低谷期持续影响中长期贷款

7月住户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减少672亿元,同比减少2158亿元。这与地产的低迷高度相关。根据数据显示,7月30大中城市日均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7.3%,环比下降16.3%,二手房销售数据也在持续下降。地产下行的态势使得居民处于观望,在贷款买房减少的同时主动还款也在提前增加,直接影响中长期贷款。

M1与M2剪刀差拉大

据央行披露,7月末广义货币(M2)余额285.4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7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.6个和1.3个百分点。狭义货币(M1)余额67.72万亿元,同比增长2.3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.8个和4.4个百分点。信贷投放减少,对派生一定程度上边际性减弱,M2增速下滑主要也是由于居民的还贷增速加大、财政投放力度减弱以及大量流向理财产品。在最近5个月中M2同比增幅持续下降,也可以看出在新增印钞在持续减缓,一定程度上在抑制防止资产价格过高。同时M1和M2的剪刀差越来越大,一定程度上反应资金活化程度有待提高,投资意愿较低,市场活力有待刺激。(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,作者|谷硕)

更多宏观研究干货,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;对话框输入【房地产报告】,可免费领取重磅报告《新政策、新形势:房地产前景展望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》全文。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